王献之--- 送梨帖
|
温情提示:移动文件较大,请稍等 或重新刷新即可分享 。
王献之《送梨帖》,临写本 草书,二行十一字。
释文:“今送梨三百,晚雪,殊不能佳。”
王献之《送梨帖》,2行,11字。草书。此帖不像《中秋帖》、《鹅群帖》那样字与字之间多有连笔,仅“殊不”二字连绵,其余字字独立,但又笔意贯通,从“今”字起笔一贯到底,折、搭承接有序,形断意连。如“今”字的收笔为出锋向左下,“送”字的起笔为搭锋顺入,以承上字。
以下的“梨”与“三”,“能”与“佳”等字之间也用同法承接。笔画尽管收笔分明,但气势却如山泉出谷,奔腾倾泻不可遏止。从全幅布局看,字忽大忽小,字距忽宽忽窄,寥寥十一个字构成空灵的意境,颇耐人品味。此帖笔法变化亦较多,“雪”、“不能佳”等字如金蛇飞舞,用的是大王的内恹法,而“百”、“晚”、“殊”等字又转用外拓法,显得肥厚饱满。
王献之《送梨帖》曾入清内府,图版为《三希堂法帖》摹刻。此帖草法凝重秀健而有法度。
王献之《送梨帖》附柳公权跋,米芾《书史》记载,认為是王献之的字,而《宣和书谱》却收在王羲之名下,今见墨迹卷中并无政、宣璽印。可知例外仍是很多的。宣和藏品,在靖康之乱以后,流散出来,多被割去璽印,以泯灭官府旧物的证据,这在前代人记载中提到的非常之多。(转自启功题跋)
柳公权跋《送梨帖》
柳公权 跋王献之《送梨帖》
柳公权跋王献之《送梨帖》,为柳公权五十一岁时在王献之《送梨帖》后的跋,小楷四十三字。此跋没有碑版中字的拘谨,而自然映带;没有怒张之筋骨,而笔致含蓄;没有平正均匀之苛求,而自有真趣。此跋世人誉为“神品”。
柳公权墨迹作品,只有此四行跋书是确有来历的。除此之外,相传为柳书墨迹作品者,便没有一件真迹或可信的古摹本了。
评论